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国情网
《清嘉录》序
2018年06月05日  
打印 文字大小:

《清嘉录》序

顧承序

時序之書,昉於《夏小正》及《呂氏·月令》。至李唐時永興虞氏《北堂書鈔》、渤海歐陽氏《藝文類聚》,為類書唯矢,雖頗及時令,而猶未大備。近世董氏《類傳》出,而終歲典故始集其成,然未有專指一方風土者也。吾吴古稱剂蠻,自泰伯、虞仲以來,變其舊俗,為聲名文物之邦,陸士衡所云“土風清且嘉”者。迄於今,文采風流為天下冠。然江湖雄闊,川澤沃饒,雜處五方,商賈輻輳,世運遷流,風會不無少靡。吾家鐵卿蒼萃群書,自元日至於歲除,凡吴中掌故之可陳、風譎之可采者,莫不按節候而羅列之,名之曰《清嘉錄》,洵吾吴未有之書也。夫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雖時序之在天下,薄海皆同,而一方有一方之風土人情,不可得而強也。吴趨周氣,日變益新,如五音之繁會,五色之陸離,其可無紀乎?此书出而行之海內,吾知其不胚而走也。予於是竊有感焉,昔言子子游,游聖人之門,列文學之科,流風漸被數千百年,天下皆以吾吴為文章淵藪。然文勝則寅漓,騖於外而遺其內,非聖人忠信之教也。吴中今日,文亦少勝矣。鐵卿之訂是書也,其亦有微意也歟。是為叙。道光十年六月朔日,宛山老人承書。

 

顧日新序

《禮》:“君子入境而問禁,人國而問俗。”又曰:“禮從宜,使從俗。”古之人欲周知風俗也如此。三代以上,其書不可考已。後世輿地之書,大都詳及沿革、選舉、人物、山川,而間涉於風俗。嗟夫!人各偏處一方,其欲周知之也,不亦難乎?雖聞,其能詳乎?小阮鐵卿明經,以超雋之才,喜著述之事,讀書之暇,纂列吴中歲時瑣事,凡十二卷。訪諸父老,證以前聞,糾繆摘訛,秩然有體。《莊子》謂“道在螻蟻”、“道在尿溺”。夫螻蟻、尿溺,至微且濁矣,而不嫌每下而愈况。蓋天地之至道,貫於日用人事,其傳之於世者,皆可筆之於書者也。昔張勃作《吴錄》,陸廣微作《吴地記》,范成大作《吴郡志》,王鏊作《姑蘇志》,皆吴人記吴事,今其書雖或佚或存,而其名終不可泯滅。然則鐵卿之為此書,其繼古人而傳之也可必矣。僕居吴,而猶且欣然流覽焉,况其為遼絕闊速之人足迹曾未嘗一至者乎?劍峰老人日新序。

 

朝川鼎序

近刻清人詩集,舶到極多,以余所見,尚有二百餘部,而傳播之廣且速者,莫顧君鐵卿《頤素堂詩鈔》若也。梓成於道光庚寅首夏,而天保辛卯三月,余得諸江戶書肆玉巖堂,蓋冬幫船所致也。夫隔海內外,而商舶往來,一年僅不過夏冬兩度;又且長崎之於江戶,相距四十日程而遠。然而其書刻成不一年,自極西而及於極東,所謂不腫而走,是豈偶然哉?今誦其詩,各體咸備,眾妙悉臻,彬彬風雅,比興不墜,如咏古諸什,最多杰作,皆中晚唐人之詩,宜其行遠而傳世也。末又附《清嘉錄》十二卷,蓋紀吴中民間時令也。吴,古揚州地,東際大海,西控震澤,山川衍沃,水陸所凑,唐宋以來號稱繁華之區,亦江南一大都會也。如星野、山川、城郭、土田、人物、食貨、灾祥、藝文之類,縣志邑乘,或能詳之。至其歲時瑣事,則略而不言,即一二言之,亦不致詳細,蓋恐其涉蕪雜也。然土風民情,於是可見,則其所關係,亦自不小,豈可闕哉。古有采詩之政,以觀民風。今無其政,又無其詩,在上之人何以周知天下風俗而移易之?然則紀其土風,以備采擇,亦古人貢詩之意也。顧君,詩人也,其合而刻之,意或在斯乎。故於土俗時趨,推其來由,尋其沿習,慎而不漏,詼而不侈,考證精確,纖悉無遺,然後土風可以觀,民情可以知矣,是在上之人固所欲謁者也。若其廣耳目而資學問,抑又餘波所及,而余輩受賜多矣。余私心竊謂,填海為平地,縮地為一家,倘獲親接塵教,聞行未聞,不知當何如愉快也。悵矣心飛,無翼何致,徒付一浩叹耳。豈意君亦謬聞余虛名,壬辰五月,扇頭題詩及畫,托李少白以見寄示,且屬題詞於《清嘉錄》。余才學謭劣,何能任之,然傾慕之久,又何可無一言題簡端以結知緣?於是與二三子相謀,先將翻刻其書,更為叙行之。而余適嬰大疾,瀕死數矣,至今筆硯荒廢,塵積者三四年。以故遷延度歲,不果其志,深以為憾。久居安原三平,好學樂善,勇乎見義而為,一日慨然謂余曰:“顧君之於先生,可不謂相知乎?而吾亦妄承先生曲知久矣。若無知於知,何以相知之為?吾當為先生代刻之,庶幾其不負相知哉。”遂捐俸授梓。今茲丁酉七月,校刻竣工。適又聞甲斐門人大森舜民,亦將刻《頤素堂詩鈔》。今與斯書合而行之,其傳播之廣且速,亦如前日自西而東,海之內外,無所不至,豈不愉快哉。然後乃知顧君必不以余為負相知,抑又二子之賜也。因序。天保八年丁酉八月,江戶後學朝川鼎撰,菱湖卷大任書。

 

《清嘉录》例 言

 

一、余年二十有五,丁母氏憂,閉門却軌,日與父老談吴趨風土。目之所見,耳之所聞,輒寄諸子墨,以資歌咏,以助劇談。閱數年,積若干帙,都為十二卷,節取陸土衡《吴趨行》語以名之,覽者顧名思義可也。

一、吾鄉歲時節物之所陳,市肆好尚之所趨,街談巷議,農諺山謠,莫不有所祖,特人習焉不察,往往以訛沿訛,斥罵齊東野人之說。余搜羅群書數百種,援以為證,案而不斷,間有涉疑似之處,則參以管見。特識見未充,援據未確,索瘢指垢,願俟博雅。

一、采風問俗,紀錄宜詳。是書凡郡邑志所已載與夫所不及載、所不能載者,雖瑣必登。至於鄉風之昔廢今傳,今廢昔傳,皆在刪增之例。若止行於一隅,未能遍曉者,概從闕如。

一、是書止載郡城三邑歲時土風,與王元美《蘇志備遺》統紀一府之例不同。而六邑之志,仍與郡志、三邑志互資考證。文尾則采錄九邑人之詩詞,皆隱寓陳善閉邪之意,以冀世道人心有所裨益。若無關於土俗時趨,屬諸懷古之什,俱不采錄。其間偶有一二題缺之者,亦偶有一二題數首者,既囿於見聞,又隘於篇幅,擬另輯《清嘉錄詩詞補遺》若干卷,以補此書未備。脫蒙惠讀,匯以續刊。

一、吴越本屬一家,而風土大略相同,故書中雜引浙俗為最繁,次及輦下,若他省別府.偶一援之,以證異同而已。

一、歲時無殊,而風土各異。如昔人《夢華》、《遺事》諸書所載,各不相同,大抵皆在鄉言鄉也。顧閉門操觚,終虞舛漏,不賢識小,未免見哂高明。

茶磨山人顧祿鐵卿甫識。

 

 

上一条: 《安庆府志》

下一条: 【民国】《叙永县志》(八卷)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    zhongguoguoqing.cn    京ICP备08002157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