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国情网
齐桓公
2018年08月24日 来源:山东省情网 
打印 文字大小: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在位期间,他以管仲为相,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齐太公世家》),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

齐襄公(小白之兄)当政时,荒淫无道,政治腐败,随意诛杀臣下,致使人人自危。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齐襄公被杀后,小白与公子纠兄弟争位,曾被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射中带钩,险些丧命,后佯装中箭而死,昼夜兼程赶回齐国,被拥立为齐君。

继位后,齐桓公接受了大夫鲍叔牙的意见,不记前仇,厚礼以迎管仲,任以为相。管仲辅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体说来,主要是分划都鄙而集权中央,奖励农商以充实国库,修整武备以扩张国威,从而收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效果。

春秋初年,周天子衰徽,已不能号令诸侯。各国诸侯都企图做天下霸主,迫使它国首纳贡。大国争霸,势在必然。

齐桓公在国力强盛之后,便积极开展争霸活动。齐在短时间内连续吞并了谭、遂等许多邻近小国,大大扩充了国土。又联合宋、陈、蔡等国制服了鲁、郑。而后分别在北杏(今东阿)、鄄(今鄄城)与诸侯会盟。齐桓公开始成为霸主。

春秋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山戎和狄族的势力强大起来,逐渐向南发展,经常袭扰燕、邢、卫等国。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联合燕国打败山戎;又联合宋、曹等国制止了狄人的扰害,“存邢救卫”,为邢和卫两国筑了新的城邑,使“邢迁如归,卫国忘亡”,从而保证了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在诸侯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此时,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灭了“汉阳诸姬”和邓、申、息等国,又接连发兵攻郑。为制服楚国,向南发展势力,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曹、郑、许等8国军队,首先讨伐依附于楚的蔡国。蔡人望风溃逃,联军于是乘胜进军楚境,讨伐楚国。楚成王见齐军来势凶猛,一面亲率大军迎战,一面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齐桓公见楚方无隙可乘,便在召陵(河南郾城东)与楚订立盟约,使楚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曾几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他召集宋、卫、郑、许、曹等国,举行葵丘(河南兰考)之会,周天子的代表周公(周公旦后代)也参加了盟会。葵丘之盟是齐桓公霸业的鼎盛时期。

桓公晚年骄淫无度。公元前645年,管仲死,桓公未采纳其临终之谏,任用竖刁、易牙、开方等谄谀之臣执政,政治渐趋腐败。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死,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夺君位互相攻击,无暇顾及桓公丧事,以致“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史记·齐太公世家》)。齐国的霸业也骤然衰落了。

齐桓公威武一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在国内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在诸侯林立的春秋初年成为第一个霸主。他的“攘夷”活动,保护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一条: 嬴 政

下一条: 晏婴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zhongguoguoqing.cn    京ICP备08002157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