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国情网
解读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9年01月11日 来源:人民网 
打印 文字大小:

访谈回放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节目。今天我们的演播室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光金作客我们的演播室,和广大网友就解读《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进行深入的交流。陈所长欢迎您。

陈光金

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

我了解到蓝皮书于去年12月25号发布,也就是半个月之前发布之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到现在讨论量也是与日俱增的。第一个问题,我想请您谈一谈咱们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

陈光金

好的。在这里比较简单地把我们在蓝皮书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总的趋势说一说。因为我们是社会蓝皮书,所以主要聚焦领域还是社会领域。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想从这么几个方面概括描述一下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的形势。从经济方面来讲,可能大家也都很清楚,总的来讲,2018年的经济运行和国民经济运行是稳中有缓。新动能的增长是比较突出。一个方面是稳,所谓稳,我们会看到,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第四季度的统计数据,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过去整个12季度,两年多,整个经济增长还是继续保持在中高速的位置上运行,在6.7%-6.9%区间之内,整体的波动不是很大。我们知道2018年全球经济形势并不是特别好,再加上贸易摩擦的问题,在这样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之下,我们的经济仍然维持这么一个稳,表现了中国经济总体上比较强的韧性。同时,在总量结构和效益等这些方面,都在合理的区间之内运行。比如说我们讲国民经济GDP的增速,2018年前三季度6.7%是稳的,全年来看,我们估计,和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的预期是一样的,应该能够在6.5%这样一个情况。

陈光金

第二个是结构,经济结构进一步的优化调整,这里面特别重要的就是一二三产业,从增速到比重来看,都相比去年同期有优化,有调整的迹象。增速来讲,第三产业的增速继续快于第一、第二产业。从结构来讲,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相比于去年又有提高。在同期的基础上又有提高。另外,对外贸易形势趋好。这么多年来,我们中国的对外贸易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一直是处在不太稳定的态势。近两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包括我们的“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整个外贸形势还是趋好的。

陈光金

另外,中国国家财政收入也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2018年经济增长这样一个形势,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还是有它自己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所谓的新动能的增长比较显著。所谓的新动能主要是指,比如说在第二产业里面,新兴的战略性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方面,都是比其他领域的增长更快。第三产业里面的服务业,尤其是高端一点的服务业,比如IT服务业、技术服务业等这些方面的增速,还有文化教育、社会工作这些领域也快于第三产业当中的其他行业的增长率,这是我们称之为所谓新动能。另外,市场主体增长也比较快,现在大概每天新增的市场主体有五万多户,这些形势综合起来造成了2018年中国经济基本稳定和持续中高速增长的态势。

陈光金

下面主要讲讲社会方面的运行情况。社会方面包括很多领域,我们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大概主要从就业等几个方面做一点描述和分析。一方面是就业,从全国来讲,2018年就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同时,就业的总量达到历史新高。我们都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就业还是非常高度重视,持续采取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就业。2018年的情况,全国就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包括经济增长发展的平稳性,创新创业的活力也在增强,国内市场的回旋余地还是比较大,所有这些因素能够保证2018年就业形势稳定重要的基础条件。

总的规模是达到历史新高,2018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是一千多万人,更重要的是到9月末,全国城镇就业总量是达到了4亿3千多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千多万。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增长是来之不易的。一个方面,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从2008年、2009年以来,增长速度的下降,后来总量也在下降,这么一个态势,我们的就业本身还在增长,可见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是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失业方面也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我们国家失业率这些年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运行。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讲,跌破4%,百分之三点多。大家更关注的是调查失业率,特定的时点,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劳动力没有就业的比重,我们叫调查失业率。总的来讲,现在也是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比如大概是5%左右,前三季度。尤其是7-9月份,25-29岁年龄段的劳动力调查失业率是低于5%-4.3%之间波动。国际上,尤其是一些金砖国家里面很多国家包括巴西、南非等这样一些国家,青年的失业率都是很高的,前年还是去年到南非去做学术访问的时候,他们介绍情况,整个调查失业率可以达到25%,青年失业率达到40%。失业不仅仅是失业者的事,不仅仅是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而且是这个群体规模越大,社会不稳定性就越强,这个不仅仅是涉及个人的事,是全社会的事。第三是结构继续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仍然还是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在不断地提高,相比去年同期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提升了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了0.1个百分点。另外,更重要的是在第三产业内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等这样一些,所谓的IT业,等等这些部门增长的更快,增速更快。这是第一个大的方面。

陈光金

第二个大的方面是收入和消费。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描述2018年的大体情况。一个是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实现了同步;第二个,居民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一个显著的提升,相比于去年同期来讲。从全口径,整个城乡居民合在一起计算,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达到6.6%。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是扣除物价以后是5.7%,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再扣除物价影响因素以后是6.8%。所以,我们看到无论全口径的还是分城乡的,居民收入大体也都是在6%-7%这么一个区间里面变化,和整个GDP的增长大体上是同步的,也不是完全同步,这个东西也做不到一一对应。

陈光金

从消费来讲,消费的动力有所变化,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一个方面就是恩格尔系数在继续下降。从全居民的口径来计算的话,2018年的前三季度的恩格尔系数首次跌破30%。前三季度从分城乡来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的增长是比较快的,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速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大概是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要慢一些,大概是4.3%。这一点也是很可以理解的。毕竟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本来不一样,另外,农村居民收入,尤其是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收入水平整体上有比较快的增长,对于他们来讲,消费的意愿和有效消费需求处在一个较高的增速时期。所以,我们讲缩小城乡差距是提升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另外,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纯粹简单的生存型、温饱型的消费项目,比如吃、穿等等,从吃饱穿暖这个消费意义上的消费,它不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健康等这方面的增长。由于这样一个总体上较快的增长速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拉动作用是有一个较大的较为明显的提高。从去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根据测算,最终消费支出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达到了78%,也就是另外两驾马车,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它的贡献率合起来也只有22%,消费接近80%的增长。这是相比于2017年同期来讲提高了14个百分点,这是增长得非常快的。

陈光金

社会发展第三个方面是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金实现了14年连增。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特别表现在以养老保险的覆盖人数,达到了9.3亿人,还有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3亿5千万人,在覆盖范围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民参保。另外,社会保障在促进城乡反贫困方面也促进着更加积极的作用。一个方面是政策措施采取了降低门槛,帮助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建档立卡、标注脱贫的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群等困难群体代缴了部分以及全部最低标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同时适当提高了养老支付标准。总的来讲这方面成就还是非常显著的。从社会保障的角度促进脱贫,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也很大,去年前三个季度有20多个亿用于为这些贫困人口代缴各种相关的保险金。

第四个方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保统一统筹的格局也在初步形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老百姓普遍非常关心的大问题。这些年来,国家也在一直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进行改革。我们这里特别关注的就是卫生资源的配置变化,基层卫生资源的配置相比于其他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有了较快的增长,对于改变我们国家基层卫生资源的配置不足的问题,2018年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卫生院增长的量都是比较大的,一万多个。第二个结构调整的变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非公立,就是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结构的变化。2018年也是表现得比较突出。从全国来讲,2018年6月底,全国32000家医院,其中公立医院12000多个,民营医院19000多个,和2017年同期相比,公立医院减少了400多个,民营医院增加了2400多个。医药资源配置结构的重要的变化。包括服务供给等这些方面也都体现出三医联动和提升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供给水平的努力,在这些方面,从统计数据上也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就诊的总人数等这些方面,都比在一般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就诊人数的增长幅度相对,绝对量的增长都是比较显著的。

陈光金

第五方面是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到村、到户、到人的举措,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从整个2018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家推动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的财政投入,规模资金量还是很大的。我们已经看到了,光是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的专业性扶贫资金就达到了1061亿,另外还有200多亿的新增资金用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和农村脱贫攻坚。所谓深度贫困就是贫困程度比较深,面相对更广一些,脱贫率比较低的地方。这是整个扶贫的一些战略措施,包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量的派出干部到村、到户、到人帮扶脱贫攻坚。这些措施取得的成效还是比较突出的。我们预计到2018年底,全国又有一千多万的贫困农村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率将达到60%以上,贫困县退出占比在50%左右。再加上2019年一年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全面消灭绝对贫困现象还是有较大把握的。

第六个方面是公共财政在民生支出继续较快的增长。农村农业的发展成为优先保障领域。2018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当中的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长幅度都比较高,比如教育是增长了6.5%,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了9.3%,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增长了7.9%等等。在经济增速趋缓,相比去年可能还有点下降的情况下,我们国家的财政在社会发展领域的投资仍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也体现了党和政府保民生、促增长的决心。这是积极的一面。

陈光金

当然我们也面临问题和挑战。简单说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这可能会影响就业和消费的未来增长。有这么几个方面我们觉得应该高度重视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实是在缩小,但是,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反弹的问题仍然存在,值得我们予以高度的重视。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讲,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是2.78倍,与上年同期相比,这个倍数减少了0.003。但是我们看到一个问题,如果分城乡来看,各个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的问题,我们会看到存在比较明显的反弹趋势。比如从农村来讲,农村居民的收入用五等分的方法进行比较,就是把所有的城乡居民按人均收入水平分成五个组,每组占20%的人,最高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与最低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之比,从2012年-2017年,从7倍多上升到了9倍多,原来是在缩小,现在开始反弹,而且这些年,除了2015年相对2014年倍数稍微缩小,其他四年都是倍数扩大的趋势。除了这个之外,不同的所有制部门和不同的行业部门的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水平的差异也比较复杂。可以看到,从统计数据来看,大概可以把IT行业作为一个标杆,因为这些年,IT行业的在职职工的工资水平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在公有部门还是非公有部门,都是第一位的。当然,还有一个可以和它竞争的是金融部门,金融部门在一些年份可能高于IT部门,但是在零几年以来,排第一位的大多数年份是IT行业。以它为标杆来比较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公有部门来讲,包括非公有部门,都有一个基本的格局,就是基础性的和制造业部门和传统性的服务业部门,在职职工的工资收入和IT行业的工资收入倍数关系有点缩小然后扩大的趋势,这个转折点大概是在2013年、2014年。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公有部门和非公有部门也同样存在职工工资水平差异。而且这个差异也是先有所缩小,后面又有所扩大的趋势。我们看到正是由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反弹,所以,尽管我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在逐年缩小,但是这些年来缩小的幅度抵不过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反弹的速度。从2016年到2017年全国收入差距总水平,如果用基尼系数来测量,相当于2015年都是反弹的趋势,有一个微幅的反弹。现在来看,如果维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同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缩小不同收入群体和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部门之间的收入和工资差异的话,扭转这个反弹趋势,我们可能要从总体上扭转基尼系数反弹的趋势难度会比较大。

第三方面,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出现了回升,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从全国来讲,去年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比前年同期增长了6.7%。2018年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6.7%。2017年前三季度比2016年前三季度减少了6%。一增一减,这个差异还是挺显著的。而且劳动争议焦点问题仍然还是像劳动关系的确认、经济补偿金的支付、社会保险的赔付、工资差额的弥补、加班费的计付等等方面。同时新阶段,由于新兴产业,尤其IT行业,包括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管在就业限制、股票期权等收益方面的争议也多了起来,这些都使得我们的劳动争议的形态更多元、更加复杂。一些欠薪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欠农民工问题。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查处的重大欠薪违法行为就有1000多件,这方面我们也仍然需要付出努力加以解决。

陈光金

第四方面是社会劳动仍然属于多发时期,同时一些群体性事件呈现一些新的态势。群体性事件当中,刚才讲的劳动关系问题,仍然是最为多发的领域。2018年的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事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并且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就是同行业、跨地区联合行动,比如卡车司机、塔吊司机等他们行动都是跨地区的联系。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群体性事件,尤其是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一些新的特点。如果过去我们讲很多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哪怕是网络上的,很多是所谓的无直接利益相关的参与者,现在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未来可能利益相关的参与者,这一方面是显得更加突出。比如,学前教育、房地产维权、疫苗问题,就这个事情本身引发的事件,有一些可能是直接相关,比如使用了问题疫苗。现在整个社会都关心这个问题,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或者我们过去所讲的中产阶层,尤其是中青年的中产阶层,对这些问题都特别关注。金融、股市、房地产、医疗卫生、教育,这些恰恰是全社会中等收入群体高度关注的问题,不仅涉及他们自身,也涉及他们子女,当然其他利益也是一样的。一个地方发生的问题,大家会产生联想,假如这里产生了问题,我们可能也是受害人。这就不是无直接利益相关了,但也不是立即有直接利益相关,所以我称之为未来可能直接利益相关的参与。这方面也呈增长的态势,尤其是通过网络发声,我们称之为网络群体性事件。

主持人

您刚刚提到了网络,我注意到咱们中国青少年网络使用调查报告中显示几个信息点,一个是中国青少年接触网络的年龄集中在6-10岁,这较前几年处于较低的水平,使用网络的设备主要是手机。再一个是,青少年遭受网络暴力占比高达三成。所谓青少年遭受到网络暴力,有没有具体指哪些暴力?

陈光金

网络暴力这个概念,大家望文生义,也能理解,大概指的一些什么东西。如果用一个比较全面准确一点的定义,网络暴力是意味着在网络上发表的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语、图片、视频等等这些东西的一种行为现象。这种行为现象具有比较严重的社会危害,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的一种非直接暴力的暴力行为。网络暴力能够对当事人造成什么影响呢?名誉损害和人身伤害,身心影响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伴随着侵权行为,比如名誉侵权、肖像侵权、隐私侵权等等。甚至严重的达到犯罪的程度。

一般来说,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它与现实当中的直接的肢体冲突的暴力或者互相利骂稍微有点不同,主要借助网络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图片、视频进行人身伤害,包括诬蔑等等,往往都是所谓的恶语相向的图片、言论和视频。这些基本上也都是网民,非网民不可能做这个事情。他们发表的这些文字、图片、言语、视频,往往具有所谓的恶毒、尖酸刻薄,甚至是残忍凶暴这样一些特点。而且,往往会把这种网络上的行为有可能或者是经常的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比如所谓的人肉搜索,把人们真实的身份、姓名、相片、生活细节等这些个人隐私公布在网上,进一步延伸了对受害人的暴力侵害,对他们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有影响,而且会对他们的工作,甚至是学习和生活秩序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网络暴力是互联网发展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根源也很多,也很复杂。比如,网络具有匿名性,匿名性使得网民的网络行为缺少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道德约束。以为放开了,可以随便张口就骂。第二,确实有一部分的网民,他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换句话,从我们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是社会化程度不够,没有养成相互尊重人格尊严的观念。甚至我们看到一些人在网络上是以攻击他人为乐,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乐此不疲。喷子是一类,包括各种喷,这里面讲的是以攻击他人为乐的,有些喷子是抨击一些现象,对制度不满等等,我们讲的暴力行为主要是对特定的网络对象进行抨击。还有,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还也许会有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不公的现象出现,这个往往会使得一些没有其他自我救济或者救济别人途径的人会以匿名的形式在网络上发泄,我们叫泄愤,泄私愤也罢,泄公愤也罢,走到极端就是报复社会,但是形式上往往就是采取攻击这个、攻击那个,形成网络暴力。

陈光金

第四个方面,网络信息发布和网游、动漫这些方面,引进、公布、发布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网络信息不真实,甚至是造谣、传谣。造谣、传谣的不真实信息里面其实也不乏恶意,不乏激发社会戾气的这种因素在里面。还有就是一些网游和动漫肆意渲染血腥暴力甚至是杀戮,所谓的杀怪闯关等等所有东西,其实背后渲染的都是血性暴力的杀戮,对青少年的心志成长和人格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五方面,网络法治和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还是滞后,网络行为规则还是缺失。在这种形势下,怎么样保护青少年,不受这种网络暴力的侵害。

主持人

刚才多次提到网络具有匿名性,比如在网上有人攻击我了,我不能根据他的网名找到他是具体哪个人去报警。您刚才说到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上的一种延伸。在社会上,有人攻击我,我可以报警,上午报警,下午就给我解决了。网上这种问题好象现在效率还不是那么高。怎么避免网络暴力上,您有哪些建议?

陈光金

这些方面可做的事情还是挺多,空间还是挺大的。无论是保护青少年还是保护成年人,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有权免受网络暴力侵害。不仅仅针对青少年,但是我们要特别强调青少年,包括儿童,因为他们正在身心成长过程当中,成年人可能相对承受力更强一些,这些东西对他的心志影响不大,三观已经形成,青少年也容易受这些因素的侵害,同时也容易受这些因素的诱惑、诱导,有的成为受害者,有的成为施害者。所以,我们说治理网络暴力应该说是当前重要的一个工作。

我想从这么几个方面开展我们的工作。一个是要对网络信息的发布进行规范,要对网络谣言,尤其是那些充满恶意的谣言进行屏蔽或者是及时用事实进行介入和批判。这是一个方面,对网络信息发布要有所规范,对谣言要有及时的披露。这个披露也挺难。我看了看,喷子越多,披露真相的难度越大,造谣成本低,伤害成本低,违法成本低,这个实际上在我们中国目前法治建设当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强化的。微小、轻微伤害的或者轻微犯罪的成本比较低,比较容易犯。其他国家这方面成本比较高的。我们国家对严重一些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置力度是比较大的,法律上的治理也比较严。但是对刚才讲的轻微型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置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陈光金

第二,限制或者最大限度的减少那些渲染血腥暴力和杀戮的网游和动漫等上网发行。去年我们所和一个大型的互联网企业联合做了一个项目,关于青少年上网和青少年网络群益保护的项目。我去参加了发布会,我也跟负责这个发布会的互联网企业老总作了一个交流,我表示了关于网游、动漫以及其他有害信息在网上盛行,给青少年人格成长的不利影响表示了担忧,他也很赞成我的这么一个担忧,并且表示他们正在组织力量对这方面进行研究。

第三,建立和实施网络文化产品的分级制度。有些东西对于成人来讲没什么问题,不会造成伤害,或者至少不会影响他的人格、心理状态,但是,儿童去接触可能就不合适。青少年接触也可能不合适。针对这些,我们应该建立分级制度,网络文化产品的分级制度,规定哪些类型的是不能向青少年和儿童开放。分级制度应该说是势在必行。完全说所有这些有点暴力的都不给,肯定也不符合文化市场发展的需要。我说建立分级制度目前是一个当务之急,以此确保那些不适合青少年,尤其是少儿接触的网络文化产品不会被他们接触到。

陈光金

第四,要建立家庭和社区共同防控网络暴力的格局。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比如社工组织和在社区内开展必要的宣传教育活动,要通过这些宣传活动、教育活动、培训活动、项目活动,让广大的家长了解青少年儿童过度上网和接触不良网络文化产品的危害性,同时把这种理解,这种认知通过家长传导给青少年和孩子们。

第五,在学校,尤其是学前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教育当中,要加入网络安全和网络健康教育的内容。因为这已经成为一个大势,在社会生活当中,网络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不考虑这方面的内容的安排,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我觉得这是教育方面要加强的。当然,方式方法要适合青少年和儿童的特点,让他们易于接受、喜闻乐见。

第六,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自律,包括行业自律,建立平台责任制,加强政府、企业联手监管。

第七,加快相关的立法进程,为依法治理网络暴力提供法律保障。

这是互联网这一块针对你这个问题我的一些初步的想法。从目前来讲,这几个方面可能是比较重要的。

主持人

刚才您从第一个问题宏观的看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当中多次提到,到2019年,与之前失业率总体是降低的。下一个问题也是网友讨论声比较大的,蓝皮书中指出2019年就业形势面对四大挑战。哪四大挑战?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现在就业稍微有一些困难的人群,该怎么帮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陈光金

您提到的四大挑战,蓝皮书中关于就业里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个是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同时,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这两个东西将会持续下去。从总量来讲,虽然我们的劳动力供给增速趋缓,总量在逐步减少,但是,仍然是在高位上。比如,大概到2030年之前,中国16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然将保持在8亿以上,现在还有一些其他的压力,比如延迟退休年龄,呼声也很高,虽然在制造业和采掘业领域,可能延迟退休年龄不一定合适,但是在其他领域,包括那些专业技术行业和服务行业等等,在老龄化问题的压力之下,恐怕是会延长退休年龄,我记得好象也有规划。两者相加,所谓的延长退休年龄,60岁以后还不退休,我们刚才讲的只是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如果加上延迟退休以后还在岗的超过60岁的人口总量还会扩大。

陈光金

从结构上来讲,有几个方面。比如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地区之间的不平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在继续影响整个的就业发展。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于,新型经济、新的业态,这些产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等这些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有的劳动力队伍,适应这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趋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距离。从人社部的全国劳动力市场监测的数据可以看到,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他的市场需求是远远高于这个市场供给的。需求可能有三四个,但是供给只有一两个。但是,同时,对于劳动力的技能和技术水平要求不低或者不清晰或者没有要求的,这一块是供给大于需求,这是我们讲的核心的结构矛盾。

陈光金

第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这里面最主要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等等这些因素对于全球来讲,都有影响。对中国来讲同样会有影响。对于我们国家的消费也会有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2008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78%,这是很高的。所有这些因素变化影响在一起,可能导致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整,还有部分的相关企业也可能重新布局他们的生产线。所以,这样一来,就会更长时间内对中国的就业增长和就业结构调整产生比较广泛和比较深入的影响。一方面,这些因素影响下,部分的对美贸易依赖度比较高的企业可能减少用工,还有一些其他上下游相关产业,同样会有这么一个问题,这么一种影响存在。所以,我们仍然要注意在国际经济再调整、再平衡的过程当中,如何去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与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协同。

第三,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新技术革命对就业的影响,可以用两个术语来分析,一个是替代,一个是创造。所谓的替代就是说,用人工智能的东西来替代劳动。所谓创造就是有新的领域需要新的劳动者参与。这两个东西大体上来表述这一轮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就业的深层次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讲,关键的问题就是,就业创造效应能不能超过就业替代效应。从目前来讲这个影响还是很难评估。从现实,从一些地方的情况来讲,替代效应大于创造效应。

第四,新经济、新形态发展带来的挑战。新经济、新形态的挑战,一个很大的方面,比如说我们的就业,我们结合互联网,可能就不需要跟用人单位形成雇佣关系等等,我们的工资制度等等这些东西都变得随机了,变得甚至是碎片了,变得没有一定之规了。就业也变得没有一定的产业就业供应关系或者什么关系在里面的联系,整个也有可能形成就业形态发展不足,人力资本支撑不足,技能结构矛盾突出,职业生涯碎片化,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模糊化,这些东西都可能对我们的就业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就业质量的提升。新的业态形态出现以后,很多这种问题也会出现。

陈光金

怎么做呢?第一是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府一定要在这方面着力推动实行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第二是要深化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规模的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刚才我们讲结构性矛盾还需要结构性调整来解决。技术变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替代效应,我们要强化创造就业,同时,也要使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进一步的提升。第三,推动创业创新迈向更高的水平,持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第四,进一步扶持促进新的就业形态的发展,努力拓展就业新领域。第五,着力化解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冲击,防范贸易摩擦带来的失业风险,稳定就业局势。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要进一步地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优化中小型小微型企业的营商环境。这些年来,营造亲清关系,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有不少的成效。但是现在来看,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私营企业,比较容易进入这样一个营造亲清关系的逻辑结构当中,工作范围之中,实践当中。中小型的小微型企业在这方面由于种种限制,还是受益不是很明显。

主持人

由于节目时间的原因,和广大网友在线上的沟通就到此为止了。广大网友对于今天采访的问题可能之前在心中有一些疑问,今天也能得到了解决,再次感谢陈所长今天的到来。感谢您。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全部结束了。

 

 

上一条: 人社部:2019年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就业

下一条: 李永军:适应时代发展才能生存下来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zhongguoguoqing.cn    京ICP备08002157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0号